養陽氣 護元氣,養好這一天健康一整年!
導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。公元前7世紀,古人就采用土圭測日影來確定了夏至。夏至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是重要的傳統節日,民間有消夏避伏、吃面條等習俗。 夏至是陽氣最旺,陰氣開始生長的時節。這時的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,注意保護陽氣。中醫認為“暑易傷氣”,此時要避免日曬,預防中暑。由于夏至炎熱,人們出汗較多,汗孔張大,腠理開泄,容易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,且夏至伏陰在內,所以乘涼、喝冷飲、吹冷氣都要適當,鍛煉也需選在早晨或傍晚進行,而且不宜太過劇烈。 夏至時節,部分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、頭痛、頭暈的癥狀,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。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,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。夏季還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午睡一小時,養心安神。 “夏至三庚數頭伏”,夏至已至意味著酷暑的到來,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,天氣正式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段。在夏至時節,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運動。運動鍛煉中如果出汗過多,可適當飲用淡鹽溫開水或綠豆鹽水湯,切不可大量飲用涼水,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、淋浴。 夏至陽盛于外,人體的消耗很大,容易吃不好、睡不香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“苦夏”。夏季氣候炎熱,人體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,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,要多食雜糧,以寒其體,不可過食熱性食物,以免助熱;不可過食冷食,以免損傷脾胃;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,以免化熱生風。盛夏為火,火屬心,夏季可以食用苦味之物以助心氣。 夏至養生宜多吃“苦”,凡有苦味的蔬菜,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,因此夏至前后吃些油麥菜、萵筍、芹菜、苦瓜等苦味菜,能起到解熱祛暑、消除疲勞等作用??啥喑运赜小安酥芯印敝Q的苦瓜,苦瓜性寒,味苦,入心、肝經,有清熱祛暑、明目解毒、利尿涼血等功效,對治療痢疾、中暑發熱、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作用。食用如苦瓜湯等的苦瓜菜肴,能調和脾胃、清除疲勞、醒腦提神,對中暑、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。夏至出汗較多,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,綠茶、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 脾胃是人體的“后天之本”。夏季培補脾胃,可以健脾化濕,使我們遠離腹脹、腹痛、腹瀉的困擾。夏季陽浮于外,過食寒涼也會引起諸多消化系統問題,如胃痛、腹痛、腹瀉等,所以夏季固護脾胃尤為重要。 大椎穴: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,具有疏風散寒,溫陽清心、寧神、健腦、消除疲勞、增強體質、強壯全身、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效。 中脘穴:中脘穴屬任脈,位于腹部正中線,臍上4寸。具有提高脾胃功能,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等功效。 神闕(臍中):在臍窩正中。有溫補元氣,健運脾胃,提高免疫力,延緩衰老,預防中風等功效。 關元穴:位于腹部正中線,臍下3寸。中醫學認為,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、化生精氣之處。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,濁陰下降,元陽溫暖,血液充盈,能培腎固本,補氣回陽,通調沖任、理氣活血。 氣海穴:位于腹部正中線,臍下1.5寸。在肚臍與關元正中間。具有培補元氣,滋榮百脈,益腎固精,保健強身,解除疲勞等功效。 足三里穴:位于小腿的前外側,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。具有調理脾胃、健運脾陽,溫中散寒,補中益氣,調和氣血、宣通氣機,導氣下行,補虛強身的作用。 夏至節氣茶 夏至代表炎熱的夏天已經來臨。夏至后,陽氣最旺盛,人體各臟器水分消耗大,清熱消暑的同時要注意保護陽氣,可選用金盞荷葉茶。 【制作方法】金盞花 5 g,荷葉 6 g,枸杞子 6 g,放入茶壺中,倒入開水泡 5 分鐘后即可飲用。金盞花有清熱、美容的作用,荷葉可消暑、散熱、降血脂,枸杞子補養肝腎,金盞荷葉茶能用來調理夏季發生的頭暈、乏力等癥狀。
- 往期回顧
【未醫堂】警惕!這個部位青筋暴突,可能你的肝已經硬化....
【未醫堂】空調正在悄悄改變你的身體,清涼背后隱藏著哪些危險?
【未醫堂】人體自帶12種“藥”,去火、止咳、通便......不知道太可惜!